鍾情附中— 附中自然步道筆記

回首頁

  文/林心湄
  附中坐擁全台北市最大的藍天,雖未必擁有最大的綠地,但事實上附中的自然資源卻是相當豐富,您知道附中一共有多少種植物嗎?該不會只認得大門口的尤加利和大王椰子吧?附中校園內的植物至少有二百一十七種,這只是其中「登記有案」的,另外附中還曾發現台灣新紀錄的黏菌(註一)呢!走過了四方,歡迎回到附中,來走走附中的自然步道!
  「『附中,附中,我們的搖籃…』,搖籃是什麼樣子呢?有草原、沙漠飛沙;有麻 雀、白頭翁啁啾;有桑果、梨子掛枝頭;有菩提樹、菩提心…」,任職於高中部地 理科的徐達蓉老師這樣形容附中。當別人問起附中校園裡的一景一物時,我們很容 易滔滔不絕地從南樓說到樂教館,但是誰能注意到中正樓後種著觀音棕竹,而新北 樓西側又種著鳶尾花呢?所以能注意到附堡的一花一木,甚至將其觀察記錄而集結 成書更屬難能可貴。

附中的綠色筆記
  「鍾情花草,鍾情附中,鍾情大地」是一本可愛的小書,厚牛皮紙上印著深綠色的 字體象徵泥土與綠意,內頁是一篇篇由附中師生執筆的短文,也保留國中部學生樸 實的插圖,徐達蓉老師強調:「之所以稱為『筆記』而不稱為『書』就是因為內頁 保留了許多空白,希望學生能有自己的空間記錄對附中動植物的觀察,讓豐富的附 中生活不留白。」取名「鍾情花草,鍾情附中,鍾情大地」是希望藉由愛護花草之 心,進而愛惜附中、愛惜大地,讓學生身在福中也由惜福之心。
  徐達蓉和韋雪琴兩位老師的子女都就讀於附中國中部,有感於許多城市的孩子常是 黍稷不分,對大自然、自己生活的環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升學、考試而麻木 。雖然目前教育單位強調鄉土教育、環境教育,但真正落實了多少卻是不得而知, 而附中有寶貴的自然資源,學生卻苦無有系統地認識自己生活環境的機會,於是她 們結合了國中部一0四、一0五班的學生和家長、高中部自科社、生研社的學生以 及生物科鍾保明、于蓓瑾兩位老師,在去年寒假展開一連串校園動植物的尋訪、觀 察活動。鍾保明老師在文中表示:寒假期間陰雨綿綿,但「每位同學參與的熱誠不 減,出席率之高,令人讚佩。在調查講解中,他們個個興趣盎然,熱烈發問,隨即 筆記,一副獲得知識的愉悅之情溢於言表。」果真在開學過後,呈現出豐富的成果。
  徐老師強調:安排認識校園植物活動用意即在於培養學生對一花一木皆有情有義, 以及培養學生對生命基本的尊重,所以這不僅是環境教育,也是生活教育。而這本 「鍾情花草,鍾情附中,鍾情大地」也為許多學校做為落實環境教育的參考資料, 並榮獲台北市八十六學年度公私立中學教育叢書特優獎、最佳主編獎及最佳美編獎 ,另外也受國語日報「每週書訊」(八十六年八月十九日)專文推薦。

附中自然步道
  名為「附中自然步道」,「步道」一詞可能會引起讀者的誤會:是不是附中建造了 一條蜿蜒小徑,好讓師生徜徉在濃蔭綠意之中?實則不然,這條步道是你我再也熟 悉不過的,就是將附中校園中的幾條重要通道串連起來,可能您會有點失望,但是 ,在偌大校園裡有許多植物恐怕是您未曾稍加留意的。或許現在您無法親自到校園 中走一走,那不妨就在紙上過個乾癮吧!

綠色隧道
  一進附中大門,映入眼簾就是聞名的尤加利大道,這濃蔭參天的綠色隧道除了尤加 利樹以外,還有幾棵樟樹及纏勒植物雀榕,由於雀榕的生長力很強,使得好幾棵尤 加利樹已經被纏得奄奄一息了。尤加利可算是附中的精神象徵之一,尤其是當中興 堂國樂社絲竹聲起,信步其間更是自得。
  台大的椰林大道甚是著名,其實附中也有條椰林「小」道(當然平常同學稱呼時仍 以大道稱之),大王椰子矗立於新北樓東側,另外校園裡的棕櫚植物還有黃椰子和 酒瓶椰子,大都分佈於圖書館附近。東側籃球場種植了槭樹科的青楓,而體育館附 近種植了很像楓樹的楓香(屬於金縷梅科),只是台灣冬季罕有低溫,所以不太可 能見到「片片楓紅」的景象。

藥用植物
  近幾年很流行藥膳,其實附中校園內有許多野生的藥用植物,大多分佈於中正樓、 新、舊北樓和操場,幾乎可說是遍佈校園,這些植物說是治百病可是一點也不為過 ,比較常見的有:治療感冒的雞屎藤、鬼針草、整治腸胃的車前草、可以泡茶的海 金沙……一葉草價格不菲,一斤可達一、 兩千元呢!所以每逢假日便可見到許多校 外人士前來附中尋寶,雖然這些野生植物不甚起眼,但由於都市中難見芳蹤,使得 這些野生的藥用植物也成為附中的瑰寶。

蔬果的樂園
  國中部菜圃種植著菠菜、空心菜、絲瓜、芥蘭、芹菜…等等,因為有一群樂當「城 市農夫」的附中師生在校園中細心耕耘,才有這樣的成果。樂教館後有一塊鮮為人 知的地瓜園,在體育館樓上更是別有洞天,陳英福老師在此種植了鳳梨、溫州福柑 、葫蘆瓜、酪梨、葡萄…,在陳老師的照顧下,這些蔬果生長得欣欣向榮。
  附中有 許多果樹,多半是過去畢業生種植的,東側籃球場和垃圾場之間就種植著桑椹、橘 子、蓮霧、芒果、梨子、木瓜、芭樂、楊桃,體育館旁有百香果,新北池前有桃子 ,而每年冬春交際時,南樓草坪可找到顏色豔麗的虹色蛇莓。

鍾老師花園和廖家花園
  高中部生物科的鍾保明老師在新北樓西側一樓栽植了二十多種植物,這些植物一方 面容易栽植,一方面可以作教學之用,這些花草一年四季將新北樓妝點得美不勝收 ,像是紫色的鳶尾花、香氣襲人的香水百盒、有著熱鬧氣氛的聖誕紅,還有蘆薈、 薄荷等多種植物。
  在設備組任職的廖祥銘先生,在新北樓二樓有一個小小的花圃,這裡的每一顆植物 都有個小故事,有些是從其他地方播種、扦插而來的,還有許多是花草的棄嬰,因 此有人稱這片花圃是「流浪植物的收容所」。

梅蘭竹菊四君子
  中國文人一向喜愛梅蘭竹菊的風骨,所以稱他們為四君子。中正樓後方的梅園植了 好幾棵梅樹,元旦前後開的白色梅花屬於「實梅類」,二月份開的粉色梅花屬於「 花梅類」,每每暗香浮動,只可惜常常一陣雨過,梅花便謝了一大半。附中的蘭花 藏身在訓導處的走廊,新、舊北樓的草坪間可以找到同屬蘭科的芷草,又稱為攀龍 蔘。咸豐草、蒲公英等菊科植物在附中也是隨處可見。至於觀音棕竹,位於中正樓 後方靠近東樓處,青翠俊雅,是很得人緣的觀賞植物。

如果學校是一座植物園
  曾經有一所學校以它座落在校園中規模巨大、細心整理的植物園相當自豪,但是, 如果學校本身就是一座植物園呢?真正令人感到心曠神怡的植物園是渾然天成,絲 毫沒有人工斧鑿痕跡的植物園,讓植物、動物自成一生態系,減少人工的干擾,這 才是與自然的相處之道!「環境教育」對台灣來說是一個相當新的觀念,但是在許 多先進國家卻已行之有年,成效顯著,目前政府積極地在各級學校推行,環境教育 的目的簡單來說就是「藉由教育過程使全民獲得保護改善環境所需的倫理、知識、 態度、技能及價值觀。」
  校園儼然是城市中的綠洲,不僅是學校師生,就連附近居民也會利用假日到校園活 動,許多歐美學校早已揚棄了水泥、柏油、不透水磚及尖銳的金屬建材,而改以細 沙、草坪、泥土設計出貼近人性並且饒富野趣的小丘、苗圃、池塘。校園的美化運 動早在上個世紀的北美洲就已開始,而今改善校園品質的運動從英國開始,在世界 各地都有迴響,一個豐富的室外教學環境對學生的正面影響也得到了證實。
  附中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算是十分難得,更難得的是一群默默耕耘的園丁。很多人的 學生時代的回憶可能來自於一花一木,而附中的花草樹木各有不同的故事,也讓許 多人的附中生活添加了美學上的記憶,就如同韋雪琴老師說的:「附園的草木看起 來有些雜亂…但是因為孩子的深入觀察、紀錄,這些生生不息的草木、鳥蟲,都在 我的生活中活了起來。它們不再只是生物而已,它們是我每日生活的一部份。因為 這些草木的生命、生長、變化、衰敗或死亡,都是我所熟悉的人,參與過、努力過 、創造過、開發過的。」
註一:黏菌是一種兼具動物和植物特徵的特殊生物,黏菌的子實體有幾類型態:孢子囊、聚囊體、假聚囊體和原生質果。資料來源為高八八三班沈承勳之「師大附中校園黏菌之再調查」,其獲得台北市八十五學年度科學展覽研究精神獎,指導老師為簡仁彥、鍾兆玄老師。  
( 資料來源:附友季刊第38期P.44-47)

回首頁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