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校歌

回首頁

附中 附中 我們的搖籃
漫天烽火 創建在台灣
玉山給我們靈秀雄奇
東海使我們擴大開展
我們來自四方 融匯了各地的優點
我們親愛精誠 師生結成了一片
砥礪學行 鍛鍊體魄
我們是新中國的中堅
看我們附中培育的英才
肩負起時代的重擔
附中青年 決不怕艱難
復興中華 相期在明天
把附中精神 照耀祖國的錦繡河山

校歌歌譜

附中創校初期,師範學院首任院長李季谷先生,就曾依當時師院校歌的樂曲譜寫歌詞,製成最早的校歌,但是因為當時時局動盪,校內事務百廢待舉,校歌只是聊備一格而已。到了黃澂校長時代,有感於原來的校歌不足以代表附中特有的校風,於是商請當時本校音樂老師史惟亮先生作曲,歷史老師郭成橖先生及編輯組長蕭輝楷先生作詞,重新製作校歌。由於詞曲輕快,經過多次試唱之後,正式在民國三十九年十月二十日定為附中校歌。從此這首被戲稱為「搖籃曲」(起因於歌詞首句是「附中,附中,我們的搖籃」)的校歌變成了附中人世世代代傳唱不已的歌謠,在附中精神的發揚和傳承上,具有功不可滅的地位。退休老師徐為王對當時參與校歌的制定,有這樣的追述:當時之所以會制定非常口語化的校歌……..,就是為了使它們與學生沒有距離,願意被他們所接受。這跟當時反共的時代背景有絕對的關連:因為當時我們剛剛撤退到台灣,社會上有一股反省前非、求新救變的風氣,因此全校老師們在構思……..校歌時,就把這種時代背景表現了出來,覺得應該為所當為,不能落入以往的窠臼。
  所有的附中校友對於「搖籃曲」的情感都是難以忘懷的。從校內唱到校外,從台灣唱到世界各地,可說是有附中人的地方就有搖籃曲。其世世代代地傳唱,在附中精神的發揚和傳承上,實佔有功不可滅的地位。無數散布在海內外的附中校友,在許多不同的領域中擔當大任,表現傑出。一代代附中人驕傲自信的唱著:「看我們附中培育的英才,肩負起時代的重擔。」唱過半個世紀,「搖籃曲」不曾離開附中人的記憶、附中人愛它的親切、愛它的豪壯,世世代代,以不同的音色,略同的速度,相同的情感去詮釋它。邁入二十一世紀,這更是一個瞬息萬變,充滿挑戰的新時代,繼踵前賢,一路走來的附中人,當一本豪情自信,接續重複的弦律:「附中青年決不怕艱難,復興中華相期在明天」,然後再以最昂揚的氣勢,大聲的唱出:「把附中精神照耀祖國的錦繡河山」,這才是足以展現附中人的光榮與驕傲。

回首頁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