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精神創造的奇蹟

回首頁

文/初14班 萬士志
【壹】離校最久,去國最遠
  「王世忠博士是離校最久,來得最遠的校友」在師大附中歡迎歸國學人(國建會)茶會上,附中校友會理事長 石永貴(臺灣電視公司總經理),介紹王世忠同學時如是說:「他是遠自德國來的校友」。
  七月廿九日下午我冒雨參加了師大附中校友會,為參加國建會校友舉行的歡迎茶會,走進校門,在新建的大樓走道上貼著「風雨故人來」,一眼就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在歡迎學人的人群中,特別受人注目的是昨天剛回國的高十一班林穎珠校友,她是一九八五年全美傑出女工程師成就獎得主,現任田納西大學太空研究中心能源轉換研究發展計劃的主持人,在石理事主席介紹國建會校友大名後,特別請林穎珠和王世忠兩位校友講話,王世忠說他所以一個人單鎗匹馬遠走西德留學的勇氣,完全是「附中精神」使然,校歌就有這麼一句「附中青年,絕不怕艱難……」,筆者現就王校友卅多年來奮鬥歷程報導如下:
【貳】艱辛衝刺,出國深造
  民國四十年秋,離開附中隨著初十三班、十四班這七十二條好漢,分發到北中南的師範、工、農職校,他到了南工,不久,就和李華麟、王立倫同時插班中壢高中,「他以第一名入學,英文最高分。」李華麟在旁打趣說「在上英文課時英文老師知道他英文最好,叫他站起來讀課文,他呆立著不吭聲,老師問他為何不唸,他說不會唸,幾乎把這位女老師氣得哭出來了。」(大家一笑)不到一年他以遺校給的臨時高中畢業證書,考上法商學院企管系,扈有煒、張法潤是同班同學,時年十五歲。課餘時進修英語和西班牙語所以曾當過翻譯官作兼差。
  民國四十三年,考取西班牙國家獎學金,但王世忠一文不名多方辛苦得來一筆旅費,使他能順利出國,「是由我和李華麟兩人替他作保」曾祥汶補充說「當時在臺北無固定地址住所,都是他們幫助的」王世忠指著曾、李說:首站坐飛機到香港,才趕上往法國的定期郵船,在往法國馬賽的船程中,他在香港買了一把理髮的剪子,以在夏教鄉學會的剪髮小技,開始在船上作「秀」起來,船上的青年男生們對這樣一位不起眼小個兒的中國人,能否替人理髮,投以懷疑的眼光,第一個上來被試的是黑人,果然不錯,以後一個頭五角美金,一路上忙個不停,賺來的錢, 足夠他一年的生活開銷,由馬賽坐火車到馬德里,才發覺公費是空的,由於他的英、西語的造詣,在中國大使館, 充當翻譯、打字和顧問等兼差。
【參】企管鋼鐵,相輔相成
  在馬德里大學修法律,中途溜到西德在Clausthal工業大學讀鋼鐵材料工程,「『企管』又怎和鋼鐵扯上關 係?」我疑惑的問一句,他說「你可不知、企管,管什麼!當然是工業,而鋼鐵工業是工業之母,認識鋼鐵工業,必先從工人做起」所以他在修鋼鐵材料工程同時,要用雙手去實際操作和實驗,因此他半年工作半年學業的情形下 ,短短四年畢業,在兩百名畢業學生中,八十人被淘汰、一百二十人通過的情形下竟以第一名優異成績畢業,而且沒有一位是德籍以外的人,何況是一個黃種的中國人,這是給他最大的鼓勵和勇氣,也是他在德國創業的里程碑,建立奇蹟的開始。
【肆】完成論文,取得博士
  一九六三年工業大學畢業後,被推薦到法國國家科學院研究,他從世界最大化學文庫中,吸取了一百五十位博士分別對103個元素所研究的結果與精髓,再精心研究,完成他的博士論文「氣體和固體表面化學反應速度的研究 」,後又以其優越的語文能力,譯為中、英、西、日和俄文發表,因此獲得諾貝爾獎物理得主海森伯(Helsenbtry任教於Sturttgart大學)教授的賞識,並對他有關化學反應的研究很有興趣,特聘他為助理研究,繼續研究並發表對氣體「H.N.O.」等及第一週期元素電子與離子(Potenlial Energy)結構(Structure)的關係 ,進而深入了解化學鍵(Chemical Bonding)的理論,並利用到細胞核中DNA、RNA(去氣核醣核酸、核醣核酸)的情報傳遞這便是他日後通往科學殿堂的里程。
【伍】創CVD科技突破
  一九六九年離開學校後到一九七三年間到德國最大鋼鐵工廠工作,並研究發展新的鋼鐵品種,利用Heisenberg教授指導的理論物理學方法應用到電算機和電腦方面。
  在一九七三到七九年他發現鋼鐵最主要的問題是鋼鐵表面問題,以後到瑞士專門研究鋼鐵表面工程Coating,這就是「世界超硬皮膜CVD技術」(另有專文介紹)這是一大工業突破,因它具耐磨(達到金鋼鑽的硬度)、耐高溫(100度C)和耐腐蝕(防任何強酸強鹼)三大特性。
  新的工業需要新的科技、和商業化、企業化來推動,正好在瑞士得此機會,他在一九八二年開始獨創最新表面科技而與金屬、塑膠、陶瓷互相交融,並使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交會,而打破此兩者界限而使一切材料都可以應用此科技而改良,從而發展新的材料品質以後更達到高峰-應用電漿、雷射、離子光束及新的化學品質上,這些材料可應用到從飛彈到牙齒的多方面工程。
  也就是把這科技應用到醫學、生物、化學、工業、和精密的國防工業上。這是何等奇特的發展?
【陸】科技轉移,回饋祖國
  在聚餐會,蔣大哥了解王世忠在科技上的成就後,乃邀約他拜見行政院馬政務委員紀壯,馬先生非常欣慰,希望他把此科技轉移國內,報效國家,並給予一切支助,他欣然接受,本來打算此次回國參加國建會,只是回來看看而已,進而經此鼓勵參與國內科技合作,實非始料。
  許多同學都希望他回來報效國家,他都欣然接受,「你下次何時回來?」我直接的問「隨時!」他直截了當的答。他現在是「瑞士日瓦工業技術公司」和「西德王博士表面科技CVD和PVD 工廠兩大廠的總經理、廠長。成就不凡。
  王世忠說:見到馬先生,得到很多鼓勵非常欣慰。
【柒】家庭生活,幸福美滿
  「你有幾個小孩?」三奇兄立刻代為妙答「兩女兩女,和我一樣。」(國人常問你有幾男幾女也) 他的美麗德籍太太嘉琳是十六歲和他相識的,是玩呼垃圈的伙伴,六年後結婚,他有今日成就嘉琳幫助最大, 首先在德語方面的指導,後來是一切內部文件的整理,可說是夫唱婦隨,四千金依次是莎冰、克里斯汀、海綺、和 雷比佳;個個婷婷玉立,長女已在讀大學。
【捌】懷念老友,問長問短
  「梁林在那兒?」餐會上冒出這麼一句,我大笑,蔣大哥立刻在紅色的通訊錄上劃出梁林的名字,並補上新的地址和電話,「我這次去高雄一定找他」,他興奮的說:現在我在環亞,他告訴我見到梁林了,只是在午夜兩點半 ,害他苦苦的等,但終於見到了,言下表露興奮的憨態。
  「江之艟,想當年打籃球,我個子瘦而小,他罵我不會投籃,只會撿球,這回我在中山科學院碰到他,我發現有一樣比他強,那就是他啤酒喝不過我。」
  「在中山科學院的同學們都見到了,像劉光霽、徐念南、張鴻志、高寶泰、江之艟,還有位頭發亮的…」( 大概是指李乃詳吧)。
  「王官義呢?高維菡?」,「王在巴西,高在花蓮。」我說,正好一東一西,問得多有意思。
  翻翻同學錄唸出很多名字,待告訴他皮國先、常延宗、譚晉齡、易式松和陳培寧諸同學均已先後亡故時,他不勝唏噓婉嘆,談到顧國鈞於是他又津津樂道起來。
  三十多年了,人生幾何,老友重逢,多麼歡欣。專程從西螺趕來為他接風的同班王立倫同學,給他卅多年前出國前他自己寫的一首詞,他看了以後大讚王立倫的細心和珍惜這份友誼,現把他作的詞登錄於後,作為本文的結束 。詞曰:
 『野店 炊胭 雲露
 空山 夕樵 斜路
 遊子 孤帆 遠渡
 碧海茫茫 斷腸人 何處』
 把去國懷鄉的遊子之情表露無遺。
  八月四日零晨零時於環亞大飯店九二四房(資料來源:附友季刊第五期P.20~23)

回首頁
回到頂端